의(醫)_아(我)_약(藥)/약대(藥對) 215

[新編 臨床藥對論_06_I. 疏風解表淸熱退燒類] 6. 상엽(桑葉) + 국화(菊花)

6. 상엽(桑葉) + 국화(菊花)1) 單味功用 桑葉(略). 菊花味辛, 甘, 苦, 性微寒. 入肝, 肺經. 本品質輕氣凉, 爲疏風淸熱之要藥, 用于治療外感風熱, 溫病初起之頭痛, 發熱等症, 又能淸肝瀉火, 平降肝陽, 用于治療肝陽上擾, 頭痛頭暈, 肝火上攻, 目赤腫痛等症, 還能淸熱解毒, 用于治療瘡瘍腫毒諸症. 2) 伍用功能 桑葉質輕氣寒, 輕淸發散, 能升能降, 爲疏散風熱, 宣肺泄熱, 潤肺止咳之要藥; 菊花質輕氣凉, 輕淸走上, 善疏風淸熱, 淸肝明目. 桑葉長于散風, 菊花長于淸熱. 桑葉淸疏之力較强; 菊花淸疏之力略弱. 故二藥協同爲用, 疏風淸熱, 解毒退燒, 淸肝明目, 潤肺止咳效力增强. 상엽은 質輕氣寒하여 輕淸發散하므로 能升能降하니 疏散風熱, 宣肺泄熱, 潤肺止咳의 要藥이 되며 주로 肺經에 작용한다. 국화는 質輕氣凉으로 輕淸走上하니 疏..

[新編 臨床藥對論_04_I. 疏風解表淸熱退燒類] 4. 상엽(桑葉) + 상지(桑枝)

4. 상엽(桑葉) + 상지(桑枝)1) 單味功用 桑葉爲桑樹的葉子, 又叫冬桑葉, 霜桑葉. 味苦, 甘, 性寒. 入肺, 肝經. 本品質輕氣寒, 輕淸發散, 旣能疏散在表之風熱, 又能淸泄肺熱, 滋肺燥, 止咳嗽, 用于治療外感風熱之發熱, 頭痛, 咽喉腫痛, 咳嗽等症, 還能散風熱, 淸肝熱, 用于治療肝經風熱, 或實火引起的眼睛流淚, 紅腫澁痛等症. 另外, 還可凉血止血, 烏鬚黑髮, 用于治療血熱吐血, 髮鬚早白, 脫髮諸症. 桑枝爲桑樹的嫩枝, 故又叫嫩桑枝. 其味苦, 性平. 入肝經. 本品長于祛風活絡, 通利關節, 利水消腫, 用于治療周身風熱痒疹, 膚乾欠潤, 風濕痺痛, 經絡瘀滯所致的關節疼痛, 筋脈拘攣, 四肢麻木等症. 2) 伍用功能 桑葉質輕氣寒, 輕淸發散, 長于疏表邪, 散風熱, 凉血滋燥, 淸肝明目; 桑枝長于通絡道, 行津液, 利關節, 祛風除痺止痛...

[新編 臨床藥對論_03_I. 疏風解表淸熱退燒類] 3. 총백(葱白) + 담두시(淡豆豉)

3. 총백(葱白) + 담두시(淡豆豉)1) 單味功用 葱白味辛, 性溫. 入肺, 胃經. 本品生辛而散, 熟甘而溫, 外實中空, 升多降少, 功專發散, 旣能疏散風寒, 發汗解肌(發汗之力較弱), 用于治療感冒風寒輕症, 又能明目利竅通便, 通陽氣而散陰寒, 用于治療氣血凝聚, 頭昏頭痛, 寒凝氣滯, 腹脹腹痛, 以及膀胱氣化失司而小便不利等症. 淡豆豉爲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秈子經加工發酵而成. 制法有二:①通常于夏季將黑豆洗淨, 蒸熟, 摊在席上, 用桑葉, 鮮靑蒿盖在上面, 使發酵成黃色後取出, 去其桑葉, 靑蒿, 拌以淸水,放入瓮內, 封口置于露天晒三星期,然後取出晒乾備用.②每百斤黑大豆,用苏葉, 麻黃各四斤,水浸汁, 將黑豆煮透, 藥汁煮乾, 倒于竹?內, 晒至八成乾後, 裝入大壇內, 夏季三天, 冬季五天, 待其充分發酵, 取出晒至將乾, 再行蒸透, 然後晒乾收存備用. 本..

[新編 臨床藥對論_02_I. 疏風解表淸熱退燒類] 2. 형개(荊芥) + 방풍(防風)

2. 형개(荊芥) + 방풍(防風) 1) 單味功用 荊芥味辛, 性溫. 入肺, 肝經. 生用發汗祛風解表, 治感冒風寒, 發熱惡寒, 無汗, 頭痛, 身痛等症, 又能透發麻疹, 治麻疹透發不暢諸症, 炒用則入血分, 可止血祛風, 治衄血, 便血, 崩漏等症. 另外, 本品還可用于治療瘡瘍初起而有表症者. 防風味辛, 甘, 性微溫. 入膀胱, 肝, 脾經. 本品浮而升, 爲祛風聖藥. 旣可治風寒之感冒, 發熱惡寒, 頭痛, 身痛諸症, 又可治風熱之感冒, 發熱惡寒, 目赤, 咽痛等症, 還能祛風濕而止痛, 治風濕痺痛等症. 防風炒用, 也有止血之功, 可用于治療便血, 崩漏等症. 2) 伍用功能 荊芥芳香而散, 氣味輕揚, 性溫而不燥, 以辛爲用, 以散爲功, 偏于發散上焦風寒, 炒黑入藥, 又入于血分, 可發散血分鬱熱. 防風氣味俱升, 性溫而潤(昔尉 : “風藥之潤劑”), 善走上..

[新編 臨床藥對論_01_I. 疏風解表淸熱退燒類] 1. 마황(麻黃) + 계지(桂枝)

1. 마황(麻黃) + 계지(桂枝) 1) 單味功用 麻黃味辛, 微苦, 性溫. 入肺, 膀胱經. 本品中空而浮, 長千升散. 他旣能發汗散寒而解表, 用于治療外感風寒, 以致惡寒發熱, 頭痛鼻塞, 無汗, 脈浮緊等表實證, 又能散風止痒, 散邪透疹, 用于治療麻疹透發不輰, 以及風疹身痒等症, 還能宣肺平喘, 利尿消腫, 用于治療風寒外束, 肺氣壅閉, 以致咳嗽氣喘, 胸悶不舒, 以及水腫兼見表證者. 另外, 還可溫散寒邪, 以治風濕痺痛, 陰疽痰核諸症. 桂枝味辛, 甘, 性溫. 入心, 肺, 膀胱經. 本品爲肉桂的嫩枝, 體輕, 色赤, 有升無降. 他旣能解肌發表, 調和營衛, 溫陽化氣, 利水消腫, 用于治療體弱表虛, 外感風寒, 症見發熱, 惡風, 微有汗出, 而表證不解者, 又治心脾陽虛, 水濕內停, 以致胸脇支滿, 心悸, 氣短, 以及浮腫, 小腹脹滿, 小便不利等症, ..